1月11日,万选才院长出席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并作法院工作报告。
万选才院长向大会作法院工作报告
会议现场
报告全文: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11日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院长 万选才
各位代表:
我代表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2年主要工作
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干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年来,区法院围绕区委“抓改革、促转型”工作主线,以打造一流的执法办案水平、一流的司法延伸服务、一流的法院队伍形象为抓手,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具有南海特色的多元解纷、善意文明执行、数字化转型等多项重点工作获中央电视台、《人民法院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15次,6个集体和12名个人获市级以上表彰,全面塑造与南海经济文化地位相匹配的法院影响力。一年来,区法院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依托区诉前和解中心调解成功各类纠纷31699件(截至2022年12月20日,下同),调解成功率52%;新收各类案件71800件,办结69348件,员额法官人均结案400件,为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聚焦审判主责主业,打造一流的执法办案水平,现代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审执能力全面提升。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以及各类纠纷多发高发,实际工作量增幅近30%的客观情况,院庭领导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办结各类案件18854件,占比27.2 %,全院干警线上线下坚守岗位,集中连续加班三个多月,共办结审判案件39015件,其中适用简易程序①和小额诉讼程序②快速结案29027件;办结执行案件30333件,已结案件执行到位金额近31亿元,实际执结率③上升5%。经过不懈努力,全院结收比连续四年超过100%,结案数位居全市五区法院前列。
司法公信充分彰显。树立正确司法理念,把提高案件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开设“南法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法官授课,编撰《南海审判》,提供前沿司法资讯,为执法办案提供参考。召开审判委员会、专业法官会议讨论案件570件,统一了“知假买假”等案件的裁判标准,全院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为2.4%,同比下降1.3%。审结“西江一号”重大涉恶集团案④,入选广东法院常态化扫黑除恶典型案例,办结“美生之家”养老诈骗案⑤,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网络拍卖成交金额13.3亿元,居全市五区法院首位。群众送来锦旗50面,感谢信21封,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互联网司法成效显著。推进办案模式改革,在全市率先上线“24小时网上法院” ⑥,整合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智慧审判和智慧执行4大类28项功能,全年网上立案占比超过98%,金融纠纷等部分案件无需提供纸质材料;通过互联网在线开庭6104次,是去年的6倍;电子送达法律文书24万件次,邮案比⑦同比下降17.3%;从立案到开庭再到领取裁判文书,打官司真正做到足不出户,有力保障了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诉讼权利,《中国审判》《法治日报》等媒体对区法院互联网司法模式进行了深度报道。
数字化转型形成样板。作为最高法院指定的“智能裁判辅助办案系统”试点法院,积极推进智慧审判变革,近7000件案件实现裁判文书智能辅助生成。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审结全市首件“区块链证据核验”金融案件⑧。成立电子卷宗和数字机器人“双中心”⑨,开发7大类100余个数字机器人,累计运行3.1万次,审判辅助事务更加高效。数字机器人项目获广东数字政府“粤复用”应用超市推广,电子卷宗和失联修复⑩两项自动化流程获批“团体标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海经验。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人大代表以区法院数字机器人项目为模板,通过“今日头条号”呼吁各基层法院推广应用。
二、聚焦社会发展大局,打造一流的司法延伸服务,护航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司法大数据助力党委精准决策。区法院发挥独有的司法大数据优势,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合作,把司法统计“案情表”转化为“社情表”,每季度向区委报告辖区经济社会运行风险。针对司法领域反映出的堵点、难点问题,撰写涉业主委员会纠纷、涉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专题调研报告2份,发布《南海区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审判白皮书(2017—2021年)》,报送工作简报和工作信息51份,获区委、区政府及区委政法委领导批示20次。延伸审判职能,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42份,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司法智慧。
诉前和解撬动社会治理新格局。顺利推进区诉前和解中心迁址工作,调解速裁、心理咨询等社会治理力量有序进驻新办公大楼,开设“南海和风大讲堂”,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社会治理“孵化器”初步形成。推动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中心、狮山镇社会保险征缴争议调解中心、金融纠纷一体化处理华润分中心、消费纠纷一体化处理中心西樵分中心,构建辐射全区的5个诉前和解工作室、7个一体化解纷平台和40多个调解点,29643件纠纷不需要立案就得到解决,《人民法院报》对区法院多元解纷机制进行了专版宣传报道。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在丹灶镇东联社区成立全市首个诉源治理工作室,实现社区民事纠纷、治安警情一体化调处,获评为2022年度佛山口碑榜最佳服务案例。
法治赋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妥善处理疫情影响下的矛盾纠纷,将企业因经营困难拖欠电费等纠纷集中导入区诉前和解中心处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全区公共道路停车收费改革,受理公共道路停车欠费纠纷240多件,妥善化解社会治理问题。聚焦“问题楼盘”⑪群体性纠纷,办结350件万科金域中央系列案,80%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获得区委的高度认可和佛山中院表彰奖励。建立“预处罚”机制⑫办理“扣分红”案件,发出司法惩戒预警,督促集体经济组织主动履行法律义务,支持镇街政府通过非诉渠道依法处理农村股权问题。
司法服务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立足广东金融高新区,建立金融纠纷调解、审判、执行“一条龙”机制,金融案件执行到位金额近3亿元,保障辖区金融行业健康发展。降低企业诉讼负担,主动退还诉讼费5686万元,同比上升17%;缓减免诉讼费181万元。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创新建立司法信用修复机制⑬,为781家企业出具《信用修复建议书》,141家企业在暂时取消信用惩戒后主动履行义务,获广东高院批示推广。在全市率先建立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推动负债超过13亿元的恒熙房地产公司成功重整,办结浩强雄纺织公司破产和解案件,首次运用破产和解帮助企业涅槃重生。司法实践反映,更多的市场主体在商事合同中约定由南海法院管辖,从而享受到南海提供的高质量司法服务。
三、聚焦卓越法院目标,打造一流的法院队伍形象,在司法为民实践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队伍纪律作风持续向好。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严格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运用数字机器人自动将业务数据与干警近亲属从事律师职业人员、司法拍卖成交人员等信息进行对碰,精准识别违规代理案件、违规参与司法拍卖等问题。创新建立纪律作风“月自查”制度⑭,各党支部主动开展作风自查24轮,有效防范“苗、微、小”问题,队伍没有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全院案访比进一步下降到0.3%。
干警责任担当明显增强。牢记司法为民宗旨,积极响应区委号召,前往里水镇、大沥镇支援疫情防控1738人次。落实党员“双报到”工作,积极开展法治宣传、入户慰问、送书下村等志愿服务活动 1139人次。区法院“天平有为·法治导航”党员志愿服务队获评为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在区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评议活动中获评优秀,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荣获“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
司法调研取得重要突破。建立头雁、强雁、雏雁⑮三级人才培养梯队,通过“南法论坛”“南法大讲堂”以及《南海审判》等教育、交流、展示平台,为中青年法官成长提供坚实保障。2022年,区法院获广东高院评为2021年度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一项调研课题获评为全省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一篇论文获首届中国应用法学高峰论坛征文三等奖,完成1个全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向最高法院报送类案分析2份,在全院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一年来,区法院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监督促规范,向区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专题报告,办理人大建议1份,政协提案3份;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初任法官遴选、旁听庭审等23人次;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办理检察建议6份;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庭审直播1.2万件,公开裁判文书2.9万份,公平正义更加可触可感。
各位代表,区法院过去一年取得的各项工作成绩,是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区政府、区政协等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法院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案矛盾始终尖锐。由于司法统计口径的调整⑯,区法院新收案件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实际工作量却以近30%的幅度持续增长,加班清案成为工作常态。二是司法能力有待提高。审判专家数量与案件体量不相匹配,虽然搭建了相关的平台和机制,但仍需要持续发力。三是联动机制仍需加强。在多元解纷网络扩建和力量引入、工商登记确认送达地址、执行联动查人找物、破产企业职工欠薪保障等方面,还需要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法院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区委“1114”工作体系,砥砺奋发、接续奋斗,全力抓好“四个重点”,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开创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以区诉前和解中心建设为契机,重点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尽快完善区诉前和解中心进驻后的配套机制,在理论创新、教育培训、实务操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调解员待遇,孵化多领域、专业化、法治化的社会治理力量,巩固南海特色诉前和解工作品牌。通过高水平的诉前和解,妥善化解疫情衍生纠纷和“问题楼盘”等群体性风险,在服务营商环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区委中心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人民法庭“三个便于”“三个服务”,深化“庭所共建”,在更多镇街、村居(社区)建立诉源治理工作站、工作室,运用“云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手段,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二是以深化办案机制改革为主线,重点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深化案件繁简分流,完善小额诉讼、速裁等简易案件审理机制,对能当庭宣判的一律当庭宣判,进一步压缩案件审理周期。完善案件质量监督评价机制,加强案件质量分析结果运用,统一裁判标准,降低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持续攻坚执行难,完善查人扣车等工作的联动措施,加大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行为的惩戒力度,努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
三是以数字法院“双中心”为平台,重点打造智慧法院品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电子卷宗办案模式,在类案智能推送、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等方面开展更多探索。有序推进执行电子卷宗试点工作,推动电子送达、文书生成、一键归档等应用向执行工作延伸,降低执行工作强度。开展数字机器人二期工程,在审判执行辅助工作中加强数字劳动力运用,打造规模化、体系化、标准化的“数字助理团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切实推动办案工作减负增效。
四是以“三雁”人才梯队为基础,重点建设高素质卓越队伍。坚持人才强院,完善“三雁”人才梯队配套措施,院庭领导牵头开展各类调研课题,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各层级、各类人员开展司法研究的积极性。深化院校合作,组织专门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向社会发布类型案件白皮书,撰写高质量的司法建议、工作信息,打造一批经典案例,培育更多审判业务专家,为法院工作和南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各位代表!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区法院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矛盾变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更加明显,对社会治理体系带来巨大考验。我在这里恳请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坚持共建共治,以区诉前和解中心建设为突破口,主动参与、支持、推动多元解纷体系向基层、向网上、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延伸,在全区构建便捷、高效的法治化解纷屏障,将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让南海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改革样板。
注释:
1.简易程序是指基层法院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和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刑事案件,以及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前者审限一般为二十日,后者审限一般为三个月。
2.小额诉讼程序是指基层法院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金钱给付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但在二倍以下的,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可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审限一般为两个月,实行一审终审。
3.实际执结率是以执行完毕、达成和解终结执行等非终结本次执行方式结案的案件数,除以执行案件总数,一定程度反映案件的执行效果,区法院2022年实际执结率为47.8%,2021年为42.6%。
4.“西江一号”重大涉恶集团案是指被告人李锦星等13人非法采矿、聚众斗殴等一案,区法院判处李锦星有期徒刑二十二年,并处罚金,对其他12名成员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六个月至一年七个月,并处相应财产刑。
5.“美生之家”养老诈骗案是指被告人甘某雁等4人集资诈骗罪一案,骗取百余名老年人钱财192万元,区法院判处甘某雁等人有期徒刑九年至三年不等,并处罚金,该案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法院报》等央媒报道。
6.“24小时网上法院”是指集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智慧审判和智慧执行等为一体,立案、缴费、阅卷、庭审等可以全流程线上办理的24小时网上服务平台,现已整合至“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7.邮案比是以邮寄送达数除以新收案件数,随着电子送达的规模化应用,区法院邮寄送达数量明显减少,邮费同比下降6%。
8.区块链证据核验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提前将借款合同等电子证据上传至区块链,法院审理时对当事人提交的电子证据与区块链存证的数据进行核验比对的技术,具有证据不易篡改,庭审快速质证等优势。
9.“双中心”是指电子卷宗数据集成中心和数字机器人管理中心,前者主要负责诉讼材料的同步电子化,后者主要利用RPA+AI技术,开发辅助办案的数字机器人,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应用”的双引擎,实现减负增效。
10.失联修复是指数字机器人自动完成的,批量查询被告实名手机号码,并下载形成本地数据库,供立审执各部门共享使用的工作,可以有效解决被告“失联”的问题。
11.“问题楼盘”是指可能引发群体性纠纷,影响社会稳定的楼盘。
12.“预处罚”机制是指法院针对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单位和人员,在正式作出处罚决定之前,以书面形式通知其在规定期限内履行义务,否则将对其进行实质性处罚,并提前告知其处罚内容。若相关人员在规定期限内及时履行义务的,处罚内容将不再实施。在发出“惩戒预警”的同时又留有自动履行的空间,体现惩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13.司法信用修复机制是指对主动配合法院执行工作,因受疫情影响等原因暂无法履行的企业被执行人,法院为其暂时屏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或暂时取消限制高消费措施,帮助其提高履行能力,并在被执行人履行完毕后主动向有关部门发出《信用修复建议书》,助力企业恢复信贷资质,继续参与招投标等市场活动。
14.“月自查”制度是指督察部门每月列出自查清单,各党支部常态化开展自查自纠,范围包括执行各类法律法规、办案工作规程、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等情况,从源头抓好作风自查,实现自我净化良性循环。
15.头雁、强雁、雏雁分别是指深耕审判执行业务多年的资深法官、业务能力突出的青年法官和综合素质较强的法官助理。
16.司法统计口径调整是指执行保全、恢复执行、诉前调解成功后出具司法确认书等案件不再计入司法统计,区法院2022年受理执行保全案件1万多件、恢复执行案件3000多件,诉前调解成功后出具司法确认书的案件近2000件。